一场秋雨一场寒,全国各大地方已经开启了冬天模式。天气冷了之后,都开始做保暖工作,但不少人在这季节交替之际,患上了感冒。
我们先来了解下普通感冒的症状:在感冒初期鼻子和嗓子会有发干或发痒的症状,随后逐渐出现鼻塞、流清鼻涕、咽喉疼痛、干咳和声音嘶哑等;有时还会有全身症状,如怕冷、疲倦、头痛和腰酸背痛、食欲不振等情况。这类患者通常不会高烧,如合并继发性细菌感染,体温可能达到39℃左右。发病2-3天后,鼻涕量逐渐减少并转浓,咳嗽减轻,最后消失。
基本症状可以归纳成:有些头痛、头晕、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乏力等。但这些症状可能也是其他病发作的症状,如果当成普通感冒来治疗,后果很严重。
比如脑梗塞,也就是俗话说的中风。中风早期的患者,可表现为头晕、头痛、恶心想吐、乏力等。
中风眩晕:
小脑或脑干的部位缺血或出血病变也可以引起眩晕。如果平时就有高龄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、血脂异常、心房颤动等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,而且除了眩晕外还有视物重影、饮水呛咳、肢体乏力等症状,建议需及时就诊。
中风头痛:
很多时候对这种头痛的描述是“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头痛”,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的首发症状,危险性极大,但还是有人自行服用止痛药而延误治疗。
中风乏力:
表现为突然精神萎靡不振、哈欠连连、甚至嗜睡,特别是老年人,如果突发出现以上症状,可能是脑组织缺血、缺氧情况,出现中风可能大,应当重视。
当符合中风的情况时,千万不要误以为是感冒,等到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才送去医院。尤其是有高血压病、糖尿病的患者,应及时到医院完善头部CT等检查。
对于冬季预防中风有“四字经”:
1、不高不低
很多人自己患有高血压却不自知,因为他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血压升高的状态,即使血压升高,如果不进行测量的话,也感受不到疾病的存在。得不到及时的降压治疗,是造成部分患者发生脑中风的主要原因。所以保持血压稳定正常很重要。
2、不粗不细
腰围太粗,不但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,中风概率也会显著提高,超出正常腰围者4~7倍。按我国《高血压防治指南》标准,男性腰围≤85cm,女性腰围≤80cm。
3、不肥不腻
冬季气温下降,饮食变化,摄入过咸过腻的食物,这些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,为中风埋下隐患。合理饮食有助调节血液的状态,使血液不容易形成凝块,进而防止中风。
4、不急不躁
突发失眠、易发怒、紧张等情绪波动,会导致血管活性物质(例如肾上腺素、儿茶酚胺、五羟色胺等)突然大量释放,血管舒缩功能失调,血压异常波动,容易诱发中风(特别是脑出血)。所以遇事要冷静,心平气和。
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疾病也容易被误以为是感冒从而延误治疗,比如说流感、肺炎、过敏性鼻炎、急性肾炎等等。建议大家如果身体有不适还是尽早去医院,做一些必要的检查,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