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粘稠在医学上是一项血流变学指标。可以这么理解,人体的血液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清水,血液每天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,是人体运输、调节人体温度、防御、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。当血液中的水含量减少,那么红细胞的比例就会增大。
红细胞聚集成串,失去了应有的距离,血液粘度就会升高。从而导致血液红细胞浓度过高、变形能力减弱。血液粘稠是血液的一种理化特性,在医学上不能称之为独立性疾病。
虽说如此,但血粘却和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。当人体的血液粘稠度到达一定程度时,血液流速会减慢,发生红细胞聚集,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会相对减少。
如果放任不管的话,会出现血液凝集块、造成血管栓塞,连周边的细胞都会死亡;轻则可能引起头痛、健忘、腰痛、水肿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脱发、失眠等问题;还可能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,甚至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。可以说血液粘稠已然成为当今的“时髦病”。
既然血液粘稠对人体有这么多的潜在威胁,如何预防改善是必须要了解的。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。
1、饮食
三餐宜清淡为主,粗细粮搭配,像肉类、动物内脏含有丰富的脂肪、胆固醇,是要少吃此类食物,会加重血液粘稠度。同样,吃太饱也会导致血液粘稠。
2、运动
运动不足导致代谢机能下降,残留在体内的废物不能及时被排出也会导致血液变得粘稠。所以要加强运动锻炼,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质代谢,锻炼血管韧性。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。建议每周3-5次有氧运动,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。
3、戒烟酒
酒和酒是公认的两大有害健康的东西。香烟中的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,增加血小板聚集;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、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,所以建议戒烟限酒。
烟酒的戒除,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,慢慢戒掉。
4、多喝水
水是天然的血液“稀释剂”,有时候,单纯的血液粘稠可以通过喝水来缓解。特别是晨起、平时喝水少、空腹十几个小时,或者在夏天出汗量多等缺水状态时,会引起血液浓缩,出现血液粘稠现象,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快速稀释血液。
5、心情愉悦
血液粘稠多见于中老年人群,但近年来,血粘也逐渐低龄化。除却偏食、运动等方面,心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长期处于压力大的状态不但会使血压上升,连胆固醇和血糖值也会上升,这样就导致血液流通不畅,最终血液变得粘稠。建议放松心情、疏解压力、规律作息、保证睡眠。
康哥小贴士:
现在天气逐渐变热,而夏天出汗多,水分流失,提醒大家要及时补充水分,避免血液浓缩,引起血液粘稠,引发一系列“蝴蝶效应”。
版权声明:
康兴医疗官网(www.thewesleyrome.com)独家专稿,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及原文链接,欢迎分享!